11月16日下午,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师生及北大学科办、教务部、社科部等40多名师生,千里迢迢来到淮阳县四通镇时庄行村,参观考察“时庄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并在时庄党校聆听该村支部书记时兴荣的党课。
“把农民的事情办好,把村庄建好,把产业落实好,让我们的广大群众跟着共产党走,所以说我们党员心里有初心,群众的心永远不会损,我们支部只要搞好服务,我们的农民就会跟着共产党走……”一开场,时兴荣就紧扣“牢记党员的初心”这个主题,为广大学子讲述时庄的党建故事。
这场党课,既没有在气派的礼堂,也没有在明亮的教室,而是选择了在最基层的村级党校教室内。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一下子开展到基层。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党委书记雷兴山表示:“我们这一次北京大学师生走进农村,走进基层,了解国情,了解民情,向农村优秀的党支部学习,这是将高校党建与基层党建相结合的一次活动,只有扎根大地我们才能够牢记初心,只有了解民情我们才不忘初心,才能牢记我们的使命。”
雷兴山告诉记者,今年7月,时庄村发现了距今4000多年的时庄遗址,这次考古发掘再次印证,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中华先民勤劳智慧。北大考古文博学院作为最早设立考古学教学研究机构的学校,学生们也积极参与到时庄遗址考古发掘中。田野考古作业条件差、时间长、生活艰苦,党员必须吃苦在前,学院提出并实行了“把党支部建在考古队上”,确保“为国考古,为党育才”的办学宗旨。
雷兴山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赞扬我们把支部建在考古队的这一做法,并且于2013年5月2日给我们的学生回信,勉励我们的学生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考古队上建支部,使党的组织在考古战线上无处不在,从理论学习和组织上解决最后一公里,力争避免空白区。”
“党员就是要吃亏,党支书就要有‘橡皮肚子兔子腿,外加一张八哥嘴’”,时庄村支部书时兴荣把自己近30年扎根基层,坚守初心,带头捐资助学修路建敬老院帮助群致富的事迹和声情并茂的一一进行讲述,令北大师生内心深入触动。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生阮可欣表示:“就是这样一个老党员的初心,让我们看到了我们应该怎样为这个时代,为我们的祖国做贡献。回到校园里之后,把这份基层的初心带回去,带给更多的北大青年听,让他们感受一下这份来自田野的最真实的感动。”
时兴荣表示:“北大考古学院来时庄,与时庄党支部进行党建共建交流活动,我们决心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充分发挥好作用,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把乡村振兴作为我们下一步工作的总目标,使我们农村基层战斗堡垒发挥的更好,使农民更富裕,使社会更文明。”
周口广电全媒体记者 李森 振伟 和畅 张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