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日报·新周口客户端记者 付永奇 通讯员 刘飞 李滔 魏红
“建舟,你去歇会儿,剩下的我来做。”王五妮催促着丈夫,已经好几次了。“我不累,货明天就要交,我再干会儿。”昨日上午,朱建舟坐在轮椅上,在改装好的“手动缝纫机”上忙碌。
朱建舟就是商水县委书马卫东在9月19日调研时夸赞为“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脱贫致富的模范。
2014年8月14日,是商水县袁老乡朱屯村朱建舟一家心中永远的痛。在海南一处建筑工地上,朱建舟不慎从十层楼上摔了下来,造成下肢终生瘫痪。为治病,朱建舟不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借了亲戚朋友很多钱。看着一双还不谙世事的儿女,朱建舟心里五味杂陈,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善良的妻子王五妮鼓励他说,家里还有我,我们还有双手,只要踏实能干,一样能创造出幸福的生活。
因为家庭十分困难,2015年2月,朱建舟被村两委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出于同情,今年65岁的三爷朱自荣找到王五妮说:“孩子,我年纪大了,干不动了,我就把干了一辈子的磨房转让给你们吧!”王五妮含泪点点头。集市上打一斤面要8分钱,王五妮打一斤面却只收乡亲们7分钱,问其原因,王五妮动情地说,困难的时候是乡亲们帮助了我们,我有能力了也要回馈他们。
上职高时,朱建舟曾经学过家电和机械维修技术,为了打发时间,他便尝试在家里开了一间修理铺。从最初购买家电、电动车配件2000多元,到如今添置修理配件价值2万余元,朱建舟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创业之路。遇到修理上的难题,朱建舟就反复查阅资料、观看手机视频,耐心揣摩、实践,一直到弄懂弄会为止。收费低、技术好,而且还是热心肠,朱建舟的修理铺成了乡亲们最爱光顾的地方。“每修好一样电器或电车,我心里就特别开心,因为我终于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养活全家了!”笑容,自信的笑容又一次回到了他的脸上。
生意闲的时候,朱建舟又和妻子商量,借钱购买了两台缝纫机,帮助附近一家工厂加工环保袋。加工活虽然不累,但对于双腿残疾的朱建舟来说却很困难。一向爱动脑筋的朱建舟自己动手把缝纫机踏板改装成手动式的,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钱,还能顾家,照顾病人和孩子。”王五妮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虽然生活上有了一些改观,但朱建舟也有自己的“烦心事”。比如每月都要花费700多元钱更换造瘘管、输液等,还有孩子们上学的开支等。县财政局驻村工作队的真帮实扶让朱建舟一家吃上了“定心丸”。上小学六年级的女儿朱梦雪因为学籍卡丢失一直未能补办,驻村工作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到县教育局、乡教育组反映问题,很快便为朱梦雪补办了学籍卡。去年冬天,大雪一连下了好几天,工作队不畏严寒为他家送去了100多斤白菜和过冬的棉衣等。因为下雨,朱建舟家的院墙倒塌了,驻村工作队及时为他家申报了“六改一增”项目,只两天的功夫,一道崭新的院墙便建好了。“只要我家里有什么困难,驻村工作队都会第一时间出面解决,有了他们的帮忙,我家一定会很快脱贫摘帽的!” 朱建舟感激地说。
这真是:相濡以沫共患难,身残志坚好典范。脱贫路上携手行,小院生辉见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