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人 做好人 周口市大型社会公益网站

公益组织

周口社工

公益新闻

职工志愿者

公益活动

好人展播

志愿者

扶危助困

最美评选

公益影展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榜样力量
赵作仁 :一辈子做大写的“人”
发布日期:2023-4-26 点击次数:2207
0

“早盼着老哥你能常来看看我们,快进屋里喝口热茶。”4月19日下午,在鹿邑县唐集乡敬老院,81岁的赵作仁刚走进院内,一群老人便迅速围拢过来。特别是康思坤,激动的像个孩子,紧握着赵作仁的手,说着院里的“家常里短”。

图片

“前几年因为疫情,虽说来得少了些,如今看到大伙儿越来越好,我心里和大家一样高兴。”赵作仁说着,和老人们一起,走进了宽敞明亮的宿舍、设施齐全的娱乐室、整洁明亮的餐厅、设备一流的厨房……


当天,赵作仁还受唐集乡中心学校校长王新贞的邀请,到校看教育教学的新变化,话学校的发展历程,忆曾经的峥嵘岁月。


敏而好学 十里八乡的榜样


1942年,赵作仁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自小缺衣少食。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兴办农村教育,赵作仁才得以走进校园。长在红旗下的赵作仁倍加珍惜学习的机会,课堂上,他工工整整记笔记,放学后,他认认真真做作业。学过的知识会在他脑海里转化成许许多多的小问题,一有时间,他便缠着老师问东问西。甚至到了寒暑假,他还时不时追到老师家中,请教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敏而好学,让他一直名列前茅。


1960年,18岁的赵作仁以优异成绩考入河南省轻工业学校,成为辛集(含唐集)、任集公社联办的中学里,当届92名学生中为数不多的进入郑州学习的农家子弟。


“破天荒”激起千层浪。原本赵作仁就是所在三门村大人们眼中的“邻家小孩”,如今更成为十里八乡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赵作仁上学走的那一天,乡亲们纷纷前来送行,许多孩子也夹杂其中,眼中尽是火热。兴许是赵作仁的榜样作用,三门村在随后的岁月里,每年都会有一些孩子跃过龙门,进入到各个大、中专院校深造。如今,三门村从事教书育人的有20多人。


1961年,受全国大、中专学校停办的影响,赵作仁肄业返乡务农。后被县里抽调到“四清”工作组,赴项城市农村开展活动。那几年,他与农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干中学、学中干,思想进步、成绩颇多,并庄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


身正令行 燃亮一方学子梦想


1968年,赵作仁光荣的成为一名民办教师,到任集公社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热情而又有钻劲的赵作仁,很快成为了学校的教学骨干,一人带好几个年级,既教语文,又教数学。

图片

后来,赵作仁转为正式教师,先后在唐集乡龚庄、李集等小学教书。1979年,赵作仁调入唐集乡第一初级中学,主教政治、历史等学科。后担任教导主任,负责中学教学秩序、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工作。


“想当好一名老师,必须要刻苦钻研教材,让教学实起来活起来。”数十年的教育工作一路走来,赵作仁感触颇深。


刚到中学任教后的一天,赵作仁在和同事闲聊时得知,他的学生张廷山考上高中后,因为家里难以拿出30元学费,正辍学在家种地。他连忙赶到张廷山家中,承诺如果家里缺钱可以找他。后来,张廷山考上师范院校,又回到唐集中学教书,成为他的同事。


1986年,赵作仁担任中学校长,彼时的中学仅有260多名学生、19名教师,学校没有院墙、没有食堂,师生没有宿舍,没设男厕所……可谓一穷二白。


如何提升学校的办学条件?提振教师队伍的信心?燃亮学生的梦想?赵作仁彻夜思索,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一个学校好不好?首先看校领导班子,得团结,劲往一处使;其次,得有严明的纪律,教师都要争当教书育人的典范;再则,还要有自力更生的干劲。”


为带出过硬的教师队伍,赵作仁一直坚持直接代课,并以普通教师的身份参与学科教学评比。每次的周日例会,他总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讲,总结成绩,他实事求是;面对问题,他一针见血;安排工作,他求新求进。


1989年,鹿邑县为提升各学校品质,送给中学十多棵雪松树。乡村种雪树,群众稀罕,学生好奇,总想着拨弄拨弄。为保证存活率,他将教师分成五组,轮流守护,直到树苗活稳活牢,成为全县为数不多成活率100%的学校。如今,这些雪松依然苍翠挺拔。为改善办学条件,寒暑假时,赵作仁带头当起义务“维修工”,带着大家垒院墙、建厕所,修缮校舍、整修教室门窗,修理课桌课椅,渴了喝口开水,饿了啃馒头、吃咸菜。汗水凝结成效,学校的办学条件渐渐好起来。


“赵作仁作为我们校长,他衣着朴素,平易近人,笑着和我们一起在食堂里吃饭,他端着饭碗总是先让老师和学生打饭,自已最后再吃,照样付饭票。”从中学毕业的刘传保,回忆曾经的往事,仍深有感触。


13载深耕结硕果。1998年赵作仁离任时,唐集中学教师队伍壮大到36人,各项教育教学设施齐全,就连周边辛集镇、高集乡、柘城县安平镇等地学生也慕名前来就读,在校生达1000余人,被周口地区教育局授予“办学条件达标单位”。


德润四方 远近闻名的“热心肠”


退休后,赵作仁想着,忙活了大半辈子,多年“不着家里的土”,终于可以陪陪家人,好好偿还偿还多年对妻子的亏欠。


然而,大家伙儿感觉他有文化、德行好、威望高,家里有红白喜事,多上门请他前去主主事;邻里有小吵小闹,也会第一时间想到他,让他出出面,用法用理用情说道说道。


邻居赵全峰年轻时不慎从房子上摔下来,造成高位截肢。“俺当家的卧床13年,赵校长经常带着礼物和钱上俺家来,像爹妈一样亲!”提起赵作仁,赵全峰的妻子李洪英很是激动。


退而不得休,居家依然“忙”。2001年,原本就体弱的妻子积劳成疾,瘫痪在床。子女忙于工作,指望不上。


原本不咋做饭的赵作仁成了“营养师”,整日琢磨着咋让妻子吃的又爽口又有营养;原本不咋会照料人的他成了“料理师”,啥时给妻子喂水喂药、擦洗身子、翻身按摩,换洗衣服、晾晒被褥,都整得明明白白、干得利利量量;原本不会甜言蜜语的他成了“心理师”,时常守在妻子的床前,年轻时的点点滴滴、村里的鸡毛蒜皮,都常喋喋不休,哪怕老伴生气时骂他甚至把饭摔了,他都忙笑着“赔礼道歉”,不停地检讨自己……


2006年,赵作仁忍着悲痛,带着遗憾,依依不舍地送走了妻子。


老骥伏枥 为孤寡老人营造安乐家园


2006年的一天,唐集乡党委书记敲开了赵作仁的家门。“现在乡里敬老院的老人们思想不稳定,你搞思想教育在行,想请你去担任辅导员,平时读读报,搞些活动,活跃活跃气氛。”

图片

盛情难却,赵作仁来到乡敬老院后了解到,原来院长由所在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里本来就有一大摊子事儿,顾此失彼,管理跟不上,问题自然一大堆,老人们很没归属感。


而乡领导的意思就是让他临危受命,出任院长。


“即来之,则安之”,赵作仁决心对症施治。他结合大家意见,制定值日值班、作息、财务、请假外出等制度,把规矩立了起来。他带着大家整治院落,合理种植几十株柿子树,整修花坛,种上月季、麦冬等绿植。他将现有院民分为三个小组,由老人们共同推选出组长,轮流值日,负责日常事务,打扫卫生、清洁庭院。他购置象棋、军棋、扑克、体育和健身器材,安装闭路电视,把老人的日常生活丰富起来。他将院属2亩多菜地化成责任区,定人管理,制定种植计划,做到品种多样、错茬种植,所获蔬菜除直接改善伙食外,全部投放到市场,收益三成用于种植奖励。衣食足而知荣辱。后来,敬老院种的菜,还多次无偿赠送给高集等敬老院……院内环境焕然一新,老人们的笑声也多起来。


“建设敬老院的初衷是让孤寡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但一些老人,因种种原因却感受不到其中的好处。”赵作仁说,他们在乡民政所的帮助下,澄清了全乡孤寡老人,尤其是“五保”老人的底子,而后一一走访,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政策种种利好,动员入住安享晚年。


时年62岁的赵全林孤身一人,平时靠打点零工贴补家用。由于收入微薄,吃穿住用都是凑合着来,有时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便到侄子家“蹭”点饭。赵作仁多次找到赵全林,和他促膝长谈,设身处地的为他着想,并带他到敬老院亲身感受里面的生活。康思坤和赵全林的情况差不多,起先也以为一个人“逍遥自在”,后在赵作仁反复做工作后,也高兴地入住敬老院。


2008年冬天,天降首场大暴雪,致使唐集乡停水停电,赵作仁更是彻夜未眠。一方面,他和乡民政所长连夜购置棉衣、棉被,帮助老人们抵御严寒;一方面,带着过冬物资,赶赴“五保”老人家中送温暖。当赵作仁深一脚浅一脚赶到叶庄村聂大成家中时,只见他盖着破旧而单薄的被褥,蜷缩在床的一角,瑟瑟发抖。赵作仁雪中送炭,新的棉褥、棉被,不仅温暖了聂大成的身体,也热了他的心窝。


掏心窝子为大家,老人们对赵作仁极度信任。大宋村兰洼庄的岳连三,把多年积攒下来的3000元,交由赵作仁代为保管。2009年,岳连三突发疾病中风不语,赵作仁赶紧将其送至唐集乡卫生院治疗。后来岳连三病情严重恶化,村里人把岳连三拉回去准备后事。


得知后,赵作仁连忙买了礼品,带几个与岳连三同住的老人,赶赴兰洼。岳连三颤颤巍巍伸出手,想再握一握几个老伙伴的手,表达一下不舍情意,同去的老人见岳连三手上有屎迹,纷纷躲闪。赵作仁赶紧上前握住岳连三的手,把钱放到他床头,岳连三眼含泪水,不住地朝赵作仁点头。


后来,一位老人悄悄地对赵作仁说:“你不给他钱,谁知道?!”“不给他钱,我心不安啊!不是我的钱,我不能要!我得对的起别人对我的信任。”赵作仁一脸的严肃。

图片

2013年,赵作仁从院长岗位上退了下来。那天,在院的40多名老人送了一程又一程,满是不舍。


如今,“热心肠”的赵作仁身体仍很硬朗,脑不浑眼不花耳不聋,时常骑着电动车为大伙儿的事东奔西走。


作为唐集乡教育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见证人和参与者,最近赵作仁又受邀参与了唐集中心学校校史馆的筹建、建校50周年校庆等筹备工作。


81岁的赵作仁,又开始忙碌起来了。(稿件来源:鹿邑融 文:利军  图:于新豪

上一条: 袁建成,秉持工匠精神 打造放心装修
下一条: “无偿献血,我会一直坚持下去!”——记鹿邑县退役军人、河南省“十佳志愿者”宋新建
 
最新资讯
推荐文章
图片文章
项城市:“花姐”爱心帮残、助推梦想实现
河南太康这位爱心人士—— 把义务献血当成救人使命 23年为680人带去了生命之光
周口联众社工:寒冬送棉衣 老兵讲回忆
周口正能量:广告商会助力川汇义警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意见

营业执照 电话:18039538111 本网站转载周口区域好人好事。 官方QQ:921300721 地址:周口市七一路东段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 豫ICP备17015272号-2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197 Copyright 2013 Powered by 周口好人好事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