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慈善分会主办的“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座谈会”上,中国社会保障学会课题组发布了《中国社区慈善发展报告》。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出席会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中国慈善联合会、中国老龄基金会等多家组织的代表共60多人(线上和线下)见证了研究报告的发布。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慈善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谢琼介绍了《中国社区慈善发展报告》的研究背景、内容与主报告的核心观点。她指出,社区慈善是社会治理与慈善发展在基层的融合,是未来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本着从实勾勒中国社区慈善画像,分析中国社区慈善发展路径,探索中国社区慈善的发展方向的研究目的,课题组先后对广州、上海、北京、成都、苏州等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社区慈善发展以及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形成了由1个总报告与7个分报告组成的《中国社区慈善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认为,社区慈善是一种慈善形态,它通过慈善的手段和机制,集聚多种资源,解决社区居民和社区发展问题,以达到改善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发展的目的。社区慈善不仅应包括捐助物资等慈善活动,更应包括慈善服务的递送;不仅应包括目前法律规制中的慈善,还应包括根植于慈善本义里的邻里互助、乡情回馈等内容。《报告》分析了我国社区慈善的运行载体、参与主体、发展路径等基本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评估了社区慈善的发展成效与存在问题,总结了中国社区慈善发展的规律,提出了促进社区慈善发展的建议。《报告》指出,目前我国社区慈善发展刚刚起步,居民参与率还很有限,需要继续推动载体自身建设、运行机制完善以及法律政策优化等。《报告》强调,社区慈善值得引起高度重视,应当成为有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慈善分会理事、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章高荣介绍了《广州社区慈善发展报告》的核心内容和主要观点。他指出,广州社区慈善在不同区域存在不同发展模式和路径。广州多年积累的慈善和社会工作基础、明确的目标指向(慈善之城)、较为完备的人财物支撑体系和较为健全的枢纽型组织平台等多种因素集成合力,推动了广州社区慈善的快速发展。同时,广州社区慈善发展也面临新形势下的挑战,未来可考虑降低社区社会组织的登记注册门槛,构建合作治理模式,完善支持网络,实现多元运作发展。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慈善分会理事、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书记张朝晖介绍了《社区志愿服务发展报告》的核心内容和主要观点。他提出,社区志愿服务是社区慈善的重要内容和方式。经过近30年的实践探索和经验积累,社区青年志愿服务积累了具有鲜明共青团特点的项目、组织、队伍、阵地、制度等一系列实践成果,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方法、路径、经验、模式。《社区志愿服务发展报告》梳理了社区青年志愿服务的相关制度规范和发展历程,总结了共青团组织实施的社区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经验和模式,为推动新时代社区志愿服务发展提供了参考借鉴。
(李希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