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疫情当前,武汉封城,一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 周口作家响应市委号召,以笔为戎,投入战“疫”,书写周口万众一心抗击疫情中涌现的感人事迹和英勇壮举,以文学抵达精神,以故事温暖人心。现特别推出“我是周口人,抗疫有担当”系列纪实故事。
“往返武汉”的王国辉
疫病肆我中华,武汉重灾之地。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
新冠,防控,封城……
除夕,春晚,子时……
一辆货车,载满五吨新鲜蔬菜,从周口沈丘白集田营村驶出,目的地——武汉火神山蔡甸区火神山工地。夜色深沉,空旷的高速上,货车犹如一只蚂蚁在爬行。蚂蚁爬行,这正是司机王国辉的心情。他心急如焚,想一脚油门下去便到武汉,让工友们大年初一吃上新鲜的蔬菜。王国辉今年40岁,是田营村的支书,这些蔬菜都是刚刚从田营村大棚里摘下的新鲜物。
今夜,武汉封城第二天,他必须去武汉。武汉,他曾经在那里服役17年——武汉某高炮团。在武汉,他曾在那里参加过1998年长江抗洪,与抗洪英雄高建成是一个连队的战友。
今夜,鼠年除夕之时,他必须去武汉。武汉,他退役后曾在那里成立武汉三和源食品有限公司,面向部队和各大院校进行果蔬配送。那虽然是2012年,可就像昨天。
今夜,国人居家看春晚,他必须去武汉。因为,他的妻儿父母还都在武汉……
2015年的一趟家乡之行,改变了他的人生。在沈丘退伍服务中心,他看到了《再铸荣光》,那是一部书写退伍军人创业的书。他不顾已经小有的成就,不顾家人劝阻,毅然返乡,回到了生他养他的田营。是的,他要和乡亲们一起创业,要反哺生他养他的热土,让他的乡亲脱贫,这便是一位退伍军人的情怀与担当。3年来,他带领乡亲发展棚菜种植,300多亩的大棚,带动了近80多户、500人成功脱贫。听到武汉封城的第二天,正是大年三十,一大早,他带领几名村民采摘了冬瓜、上海青、香菜、芹菜等5吨新鲜蔬菜。
武汉封城了,国人谈新冠色变,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他都不能袖手旁观。5吨蔬菜装上了车,他便与武汉市商务局取得联系,开具了“特别通行证”,送到了正在建设中的火神山医院工地。
终于到了武汉,已经是深夜,他被临时安排在工地的公房休息。第二天,便是鼠年初一,武汉病了,没有鞭炮,没有灯笼,没有霓虹,没有音乐,没有热闹,没有团圆,很多人在医院里,很多人被隔离,很多人忧心忡忡,很多人焦虑不堪。王国辉不能在此耽搁,虽然妻子儿女近在咫尺,虽然是万家团圆之时,虽然武汉已经封城。但是,他还是要回田营。疫情暴发,遍及全国,周口离武汉很近,交通非常便利,又值过年,他担心田营的乡亲们。他知道,乡亲们更需要他,因为乡亲们对疫病及疫情防控了解甚少。他必须舍弃儿女情长,必须冒险返回田营,必须和乡亲们在一起,才能心安。
返回的路上,他给妻子打了电话:“老婆,辛苦了,照顾好咱妈、女儿和儿子。拜托了,我得回田营。”
“爸,家里就缺你了,奶奶知道你回来,特意让妈给你盛了一碗饺子,还有筷子,都还在桌子上放着呢。爸,你啥时候回来啊?”电话里妻子并未说话,是女儿的声音。王国辉眼睛里热辣辣的,他没有再说一句。啥时候回?他也不知道,得看疫魔啥时候走啊。许久,电话里传来了嘟嘟的声音,伴着王国辉返乡的路。
回到田营的王国辉,在村外搭了一间隔离棚,自动隔离。他将在这里与田营的乡亲一起抗击疫情。他把村里的微信群更名“田营村抗击疫情微信群”,群里他发布了消息:“田营村的老少爷们,我王国辉从武汉回来了。为以防万一,我已将自己隔离。不过,咱们村已建立了‘抗击疫情微信群’。我就在乡亲们身边,希望大家及时沟通,听从指挥,不外出、不串门,众志成城,早日战胜疫情。”
王国辉通过微信群“遥控”指挥,他把最新的防控措施、防疫要点,简单明了发到群里。王国辉又通过微信,为群众自费购买了3000只口罩。
隔离棚,隔离了王国辉与乡亲们的近距离接触,却隔离不了心心相通。村民刘宏伟送来了牛肉、卤肉和咸鸭蛋。昔日的贫困户王进国送来了新鲜水饺……
“乡亲们,出门戴口罩,每天勤洗手,没事不出门,在家多喝水。手拉手风雨同舟,心连心共渡难关。切记!切记!”田营村抗击疫情微信群里,再次传出了王国辉的语音……
“王书记,你发的消息都收到了,咱村都按照这做的。没有外出的,大家都戴上了你买的口罩。你自己也多保重,在隔离棚里要吃好喝好休息好,缺啥你只管说一声。”村主任王长征离10多米的距离,向隔离棚里的王国辉隔空喊话,这是每天田营村都上演的实景剧。
心与心的链接,情与情的融合,筑起了周口防疫防控的长城,截至目前,田营村在“往返武汉”的王国辉的指挥下,众人安然。□柳岸
披着阳光的女孩
突然在手机里刷到了你,一个“90后”的周口女孩。放大细看,你还有个自带光芒的名字——丁阳阳。
在这之前我从不认识你。刷到有关你的报道时,我正仰卧在软软的沙发上,同全国人民一起退守在家中,无声地对抗门外肆虐的新冠肺炎病毒。拇指频繁地滑动冰冷的手机屏,接踵而来的字眼不停地跳动:武汉、疫情、蔓延;药物、病床、救援。就在这时翻到了你,还有你们淮海医院驰援武汉的医疗援助队。
一遍遍翻看周口日报公众号首推的那篇报道,标题长而硬核:《坐标武汉!周口护士丁阳阳图文记录抵鄂39小时》。“抵鄂”俩字,犹如两颗呼啸的子弹,猝不及防地击中了我。我疼了一下,震了一下,忽地翻身坐起。谁都知道,险恶的病毒肉眼难辨,我们所能看见的,就是降临的后果。
看到你记录的一段文字,还有几张在武汉医院拍摄的现场图片,报道中写到:“护士丁阳阳有每天记录心情的习惯,从2020年2月7日17时,到2月9日8时,我们来看看她抵达武汉39小时的图文记录。”直到这时,我才从图文中真正地认识了你。
你在2月7日这样记录:“抵鄂第一天:上午十时匆匆举行了仪式,领导和同事们一遍遍地叮嘱,淮海家人的眼泪,很快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眼泪瞬间夺眶而出。其实我在昨天夜里已经偷偷地哭过一次了,我不是害怕,是对更多爱我的人的牵挂和不舍……”
你毕竟还是个娇娇的女孩子,我深深地感到,你和同行的战士,出征的路上有着诸多的不舍;你们是母亲的孩子,是孩子的父母。很容易想象得出,妈妈拥抱你时,那扼制在喉的啜泣;背过身去擦拭不完的眼泪;送别时的故意回避,尾随车后踉跄地奔跑。你们纵使有万般的牵挂,也会在征途中全部放下,前面是厄难中的亲人,是待救的手足。
网搜关于你们的视频,我看见你主动请缨时,依然稚嫩的脸上那股坚定,你像是用行动来证明:我们“90后”成长起来了,抗击疫情是我们的责任。
还搜见了你们在请战书上按下的指印,红红的一片,似7颗连在一起的心脏,和着疫区同胞的心咚咚跳动。红指印下是你们的亲笔签名,张春霞、顾磊、王亚珂、袁素华、史永攀、周思瑾。最后一个是你,丁阳阳。
抵达武汉的第二天,2020年2月8日,你在朋友圈发了几张图片。其中一张,你穿着白色防护服,戴着眼罩、口罩,裹着蓝脚套,整个人包裹得密不透风。图片上方有一行小字:准备前往武汉广发医院。
接下来的两张,是在广发医院门口,太空人一般的你们,被当地指挥部的人员领进医院,你们义无反顾迈进重病区的身影很美。
密集工作的两天里,每天8小时的辛劳。你娇嫩的手臂,因消毒水引发过敏反应,起了密密麻麻的红点,干痒难忍。你咬咬牙忍住了,依旧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把自己沉入极端的忙碌中。没拍一张图片,没写半字记录。你把喝水、进厕的时间都用在了救护病人上。我相信,我的想象毫无虚构。尽管你事先经过了严格的培训,你也做好了各种应对的准备,但现场的状况,还是让你好一阵手足无措。你眼含一汪心疼的泪水,走近一位衰弱的老太太,病床前,你用青春的小手捂热她的冰冷。泪水、汗水模糊了眼罩,你只好摸索着,在老人嶙峋多皱的手背上扎针。神了!依然一针见血。你柔声地向老人家自我介绍说:“我叫丁阳阳,奶奶你可别紧张哦。”而后调皮地一跳,让老人去看你的后背。洁白的防护服上,几个火蓝色大字:“周口丁阳阳”,活像披了一身绮丽的阳光。
一位花白头发的老领导,吃完你喂给他的最后一勺饭后,艰难地说:“难为你了姑娘,你那么辛苦地照顾我,我心里过意不去啊!”你欢快地说:“‘非典’时你们保护了我们‘90后’,现在新冠肺炎疫情来了,让我们‘90后’保护你们。”
2020年2月9日8时,又见你发出两张图片,两个穿着蓝色急救服的青年女子,在相互关照中剃掉秀美的头发。你写到:为了避免摘脱用品时造成交叉感染,队员们需要把头发剃干净。
我坚信,图片上那个裸着高贵后脑的女孩就是你。
我坚信,等疫情过去,百花芬芳时,你又会长发及腰,青丝飘摇。
我由此沿着你潮湿的文字,跟上你年轻的脚步,抵达那个没有硝烟的战场。□阿慧
义务宣传员“老鱼”
“喂,你是‘写手老鱼’吗?我们村子有位热心人,经常组织村民做公益,你能来我们这边采访宣传一下这位好心人吗?”
“没问题!请告诉我地址,我马上过来。”
这是“写手老鱼”的日常生活。
“写手老鱼”原名于新豪,今年38岁,是一名退伍老兵,家是鹿邑的。他性格豪爽,为人耿直。为了做好义务宣传员,他自己投资上万元购买了专业相机等设备,为宣传鹿邑发挥了先锋作用。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国,鹿邑也未能幸免。这期间,全县上下,全民行动,迅速展开了抗击疫情的战斗。
看着全县干群奋战在抗疫一线,义务宣传员又坐不住了。大年初四一大早,于新豪就奔向县城几大超市,做起了市场调查,一篇《鹿邑城区各大超市备货充足 生活必需品价格稳定》的稿件在周口日报客户端、鹿邑融媒体发布,并被“学习强国”平台采用,从侧面消除了部分居民担心生活必需品储备不够引发的恐慌。
1月29日,于新豪来到鹿邑县张店镇卫生院,实地探访与新冠肺炎疫情战斗的一线医务人员。随后,一篇《鹿邑:基层医务工作者严阵以待预疫病》的稿件在周口日报客户端等媒体发布,为一线抗疫人员的大无畏奉献精神点赞。
当他得知一位女支部书记带领全家日夜战斗在抗疫第一线,就立即前往采访,以《鹿邑:“巾帼”书记动员全家上疫情防控前线》为题发表于《周口日报》。
进入2月份以来,于新豪天天奔走在抗疫一线采访。《鹿邑:农民扛着方便面慰问抗疫一线人员》《鹿邑:基层党员送蒲公英根茶支援抗疫一线》等新闻稿件先后在凤凰新闻、新鹿邑报、周口日报客户端、人民网等媒体发表,这些人物的先进事迹提振了一线干群与病毒作斗争的决心。
“你不赚钱,又冒着被病毒感染的危险,图啥?”面对记者的提问,他爽朗一笑说:“因为我是党员,部队教育我,在危险面前,党员必须冲在前面。”
据了解,仅在2019年,于新豪义务宣传鹿邑,在县、市、省级报刊、网络媒体发表文学作品、新闻稿件530篇,其中周口日报客户端、映象网、大河网、中国网、中新网、中华网、经济日报客户端、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网、学习强国平台发表60余篇。
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这样的于新豪,无愧于“写手老鱼”这个名称,更无愧于退伍军人、共产党员这个称号。□侯钦民
隔空拥抱
刘海燕特别喜欢吃饺子。大年三十那天,趁着休息的间隙,刘海燕挽着老公程晓申的胳膊,俩人一起去逛市场。饺子所需材料:鲜肉、芹菜、大葱、生姜等,自然一样都不能少。为此,程晓申还一个劲地调侃她说:“我发现,你对饺子的青睐程度,好像比对我都痴迷。”
刘海燕甩了一下飘逸的长发,回答说:“那当然,饺子就是我的命!”
程晓申“嘿嘿”一笑,又特意挑选一些白菜、香菇、莲藕之类的蔬菜放在菜篮里,半开玩笑说:“多调制几种口味吧。马上要过年了,不能让你没命啊!”
一家人忙活了一下午,终于把饺子馅调制完毕,单等着大年初一清早下饺子了。想着香喷喷的饺子即将到口,刘海燕激动得半夜没睡着觉。
刚把水添进锅里,护士长齐秋红突然打来电话,让刘海燕迅速到单位报到。
刘海燕是扶沟县人民医院骨科二病区的一名护士。扶沟县人民医院是全县唯一新冠肺炎诊治定点医院,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医院刚刚发出倡议书,作为共产党员的刘海燕,不假思索地报了名,主动要求“跳槽”到医院感染科的“留观隔离病区”上班。
一见刘海燕,齐秋红就忍俊不禁,“噗嗤”一下笑出声来,问:“你的长发哪里去了?一夜之间,我们的白天鹅变成丑小鸭了!”
刘海燕抚摸着自己的短发,异常羞涩地解释说:“以前头发太长,穿隔离衣、戴防护帽都不方便。昨晚理发店都关门了,只能让我老公亲自下手,为我量身打造了这么一款发型。”
话音刚落,集合时间就到了。齐秋红还没来得及跟她谈心,刘海燕就像一股旋风,迅速飘进了隔离区。作为朝夕相伴的好姐妹,齐秋红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要知道,上有老、下有小的刘海燕,一旦踏入这个隔离区的门,身体能不能撑得住,有没有生命危险,究竟什么时间能走出来,都是个未知数!
从进入留置观察隔离区的那刻起,刘海燕和40多名白衣天使一起,24小时守护在被隔离人员身边,与他们同吃同住。无微不至关心和关爱,让很多被隔离者心中暖融融的。
有人禁不住问刘海燕:“你是自愿到疫情一线工作的吗?”
刘海燕说:“对呀!‘非典’疫情我没能赶上,抗击新冠肺炎又重新给了我一次尽职尽责的机会。”
有人问:“长时间跟我们在一起,你不害怕吗?”
刘海燕抿嘴一笑说:“害怕是肯定的。但是因为使命和职责所在,我和我的同事都想为社会尽一点微薄之力,争取尽快打赢这场战斗!”
……
时间顺着刘海燕忙碌的指缝,一下子溜到大年初七。晚上,刚忙完手头工作的刘海燕,突然看到丈夫程晓申发来的微信视频。首先跃入刘海燕眼中的,是她9岁的女儿程诗雯。一看见武装得严严实实的刘海燕,程诗雯顿时嚎啕大哭:“妈妈,我好想你,我真的好想你!”
刘海燕强忍泪水说:“妈妈也想你!”
“妈妈,这些天你干啥去了?你不要我们了吗?”
“乖宝,妈妈在医院打怪兽呢。妈妈每天都在想你们!”
“妈妈,你什么时间回来?”
“等妈妈把怪兽打跑,等我和叔叔、阿姨们一起战胜病毒的时候,第一时间回家陪你。”
在法院工作的程晓申,倒是很支持刘海燕的工作。视频中,程晓申看着满脸遍是勒痕的刘海燕,心疼不已,说:“明天中午,我和女儿一起去医院给你送饺子吃。”
一家人终于在医院隔离病房楼下见面了,但是却保持着很长一段距离。
程诗雯像飞鸟一样展开翅膀,对着刘海燕大声欢呼:“妈妈,我想抱抱你!好不好?”
刘海燕强颜欢笑说:“乖宝,我们相距这么远,你抱不着。你给妈妈带啥好吃的了?”
“饺子。”程晓申和程诗雯父女俩异口同声地说。
“把东西放在那儿吧!妈妈一会儿过去拿。”如鲠在喉的刘海燕,突然把自己纤细的双臂伸得很长很长,隔空向女儿做了一个拥抱动作。
一直在楼上默默观望的齐秋红,这时急忙按动手机,拍下一幅母女之间“隔空拥抱”的绝美画面。
临别之际,一直处在沉默寡言中的程晓申,回身对着刘海燕喊道:“老婆,注意身体,好好工作!等你回了家,我一定找最好的理发师,为你修剪最美的发型!” □邵远庆
清洁工老刘夫妻的节日
早晨一起床,扫一眼房间里堆放的垃圾,不知道如何处置?我急忙走上阳台,朝窗外街道的两旁寻找。心想,今天是正月十五,老刘夫妻一定不会再来收拾垃圾了吧?
街道上清静如常,偶尔有汽车呼啸而过。路上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没有小商贩们高声叫卖此起彼伏的喧嚣声,没有爆竹烟火的气息,也没有顽童举着灯笼呼叫奔跑的身影。只是不时有告诫人们不出门户、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的宣传车,来来回回驶过。
最近以来,随着武汉疫病蓦然入侵,举国上下,全民奋起战“疫”。疫情就是敌情,抗疫英雄、冲在一线的共产党员、“逆行者”无畏的背影,让老百姓们很安心、很感动。虽然说疫情的骚扰,暂时改变了人们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程序,但是有国家、省、市、县四级筑起坚强的保护屏障,人们安居生活,静静地等待病毒消亡。
但是居家不出门,产生了更多的生活垃圾,自然也加重了清洁工的工作量。
“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一声熟悉的略显沙哑的豫剧腔调从窗外传过来。是老刘的声音!我急忙趴在窗口往下看,是他两口。60多岁的老刘夫妻穿着以往常穿的黄马甲,戴着口罩,正埋头收拾着路边堆放的垃圾。他们动作很慢,却一丝不苟。忽然,我看到老刘的妻子正追赶着一只被冷风吹飞的白色塑料袋,而她捉住塑料袋,把它放入垃圾袋后的舒心笑容,极像我阳台上那株绽放的红梅花。太阳升起来了,老两口瘦小的身躯,被阳光照得发亮。
我的心有点颤抖,眼眶发热。这么多天来,我足不出户,站在阳台上,观察着外面的世界。每天心安理得看着他老两口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十五,不顾个人安危一直与垃圾打着交道。每天老刘费力地拉着环卫车,妻子扛着扫帚,弓着身子,帮助丈夫扶住沉重的车身爬坡过坎,早出晚归。还有老刘那一嗓子苍老沙哑的豫剧调,交织着垃圾车轮的吱呦声,长久地在道路上空回响着。
此刻,顿感自己极其卑微。当疫情袭来,我惊慌失措地躲避着,却未曾察觉自己的思想早已被病毒入侵。而清洁工老刘夫妻,拖着羸弱的身体,一如既往地收拾着垃圾,清理着潜伏的“病毒”。
望着窗外阳光下忙碌着的老刘夫妻,深深感悟到今年的元宵节,他们老两口子过得才真正有意义。
此时我想,老刘夫妻的扫帚,也应该能清除我心灵上的“病毒”垃圾吧。□孙新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