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
图二
3月6日,周口援鄂医疗队的微信群因为一段抖音视频变得很欢乐。
视频中,两位老人和一位穿着防护服的护士,正踩着“小黄鸭”的魔性节奏在病床前尬舞(图一)……
透过屏幕穿透出的快乐,让周口援鄂医疗队队员连日来的紧张工作情绪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真是太有才了”“我也要学”的声音在微信群里此起彼伏。
自拍自导并参演这段视频的是周口援鄂医疗队年龄最小的女护士葛静文。
尽管年龄不大,但她在市妇幼保健院(市儿童医院)工作的3年时间里,先后履职儿科、感染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经验很丰富。
疫情发生后,葛静文第一个请战武汉,因为她“看到同行在付出巨大代价,心里特别难受,想帮帮她们”。
周口“中”融入重庆“要得”
此次援鄂,葛静文和她的3个同事杨桂玲、王孟杰、姚锐芳被编入鹤壁援鄂医疗队(图二)。
鹤壁队对接重庆援鄂医疗队,共同负责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2、13病区。
虽然都被分在了13病区,但四人值班却没有“同框”的机会,能否独自一人快速融入重庆援鄂医疗队开展工作,成为她们的第一道考验。
1996年6月6日出生的葛静文在沟通方面真的“6”得不行。“你们好,我叫葛静文,来自周口,你们辛苦啦……”自嘲到哪都是“自来熟”的她,凭借着主动“话聊”的能力,在2月27日凌晨0点至4点第一次值班时,就与来自重庆市铜梁区中医院的护士陈璐结下了友谊。喜欢跳舞、喜欢拍抖音的葛静文在完成测量生命体征、巡查病房等工作,待患者全部睡下后,还教会了陈璐简单的手指舞。
之后的每次值班,在主动“话聊”和周口、重庆两地小吃的双重加持下,年龄最小的葛静文和每一个重庆小姐姐的关系都很融洽,周口腔的“要得”和重庆口音的“中”经常出现在双方的对话中。
第一次与患者“话聊”场面差点崩
住在重症病区的患者,有不少人会有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因此护士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要注意患者的情绪,必要时还要进行心理疏导,以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
靠近患者,葛静文靠的还是主动“话聊”。不过,她的第一次“话聊”差点崩。
“奶奶,我叫葛静文,来自河南。你们不要怕,要好好的,加油。”第二次值班向一位奶奶介绍自己时,葛静文说着说着眼泪竟泛进了眼眶。“这个时候你们还能来到武汉,你们都不怕,我们怕什么。”这位奶奶的回答让她更难受,她赶紧把头仰了起来,把眼泪又控了进去,她害怕滴在护目镜上。
这不是葛静文第一次流泪。2月21日晚,从武汉天河机场走出来的她,在听到武汉人民高喊的“感谢河南”时,泪水瞬间就涌了出来。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的同情是葛静文泪目的理由,但她心里清楚,病房里不需要同情的眼泪,更需要发自内心的欢乐。于是,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开始发挥爱说、爱笑、爱跳、爱拍的优势去传递快乐。
就这样,13病区多了一个说话带笑、蹦蹦跳跳的河南小姑娘。这里的患者都愿意和她聊天,愿意与她互动。
带着爷爷同框尬舞
快乐会传染,也是会升级的。3月6日,葛静文成功“忽悠”43床和44床的两位爷爷参演视频,陪她尬舞。
“当天巡房的时候,发现43床的爷爷情绪有点低落,陪他聊天效果也不好。我就想着带他走两步,让他开心开心。”葛静文说,“44床的爷爷性格比较开朗,我怂恿他去说服43床的爷爷一起来跳舞。”
“‘小黄鸭’的音乐虽然很魔性,但节奏简单,需要配合的动作也不难,幅度也不大,两位爷爷跳起来不会太累,不会出现耗氧的情况。”葛静文考虑得很周到,“带着两位爷爷排练了几遍,终于有模有样了,我就拿出病区配备的专用手机,拍下了这段‘魔性’舞蹈。”
于是,这段短短15秒的爷孙同框尬舞视频彻底改变了病房单调冰冷的画风,一扫之前压抑的气氛,两位爷爷看了之后笑得合不拢嘴,欢声笑语还一度传到了走廊里。
44床的爷爷还专门把视频发给了自己的家人。他在微信中对葛静文说:“我发给我的家人看了,他们笑岔了。谢谢你给我带来快乐。”
“重新认识一下,我姓葛,来自周口,现在武汉。”葛静文2月28日在抖音上发布的自己身穿防护服的静态照片,引来1.6万名网友点赞。可盐可甜、爱哭爱笑的她,正在用自己的专业精心护理着患者,同时将快乐因子传播给他们。她相信,这一定能扫净他们心头的阴霾。(记者 郭坤 实习生 王飞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