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 9月7号晚,由市文明办、市红十字会、市卫健委、周口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周口市2020年度公益人物颁奖典礼举行。
据悉,本届公益人物评选活动,共有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300多个社会组织、团体和个人参加评选。经过活动组委会办公室筛选、组委会初选、网络投票,专家评审,严振等10人当选2020年度公益人物,川汇蓝天救援队等2个组织当选2020年度公益组织,凯胜实业等8家单位获得2020年度公益企业称号。
2020年度公益人物(10人)
严振,周口市眼科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作为公立医院的院长,他秉承“公立医院”姓“公”的理念,把公益放在首位,心系困难群众,对来自偏远县市的患者,减免费用,并亲自带队做好回访,组织爱心义诊200多场,秉承“让困难群众看得起眼病,为留守儿童呵护好眼睛”的理念,做出了积极贡献。2016年,为突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严振主动联合周口广播电视台牵手栏目组,全年组织全院干部职工为社会困难群众开展募捐活动5次,共计6万余元。并派出救护车一辆、专家志愿者服务队一支,一年四季深入社区、学校、乡村、边远地区进行免费义诊、普及健康教育、发放药品,义诊人数93000余人,发放宣传材料十万余份,发放眼药水一万余瓶,免费为2000余名贫困眼疾眼病患者实施了眼部手术,投入公益资金达300万以上,彰显社会责任。严振在《牵手》爱心帮扶平台,先后组织开展“白内障健康快车”“青少年近视筛查”“红十字扶贫济困”“爱心扶贫捐款”活动等大型公益救助活动。其本人先后荣获优秀基层党支部书记、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工作者、安全生产工作先进个人、健康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红十字系统先进个人、慈善爱心公益人物等多项荣誉称号。所在医院先后被命名为先进红十字志愿服务团队、爱心联盟成员单位、公益组织、慈善爱心单位。
单庆峰,北斗达教育集团董事长,投身公益事业已有十余年,开办公益活动百余次。从创办北斗达教育之初,就秉承公益办学理念,对军烈属子女、低保家庭子女、残疾父母子女和单孤或双孤孩子以及一些特困家庭的孩子减免学费达300多万元;累计发放励志奖学金数十万元。2015年以来,积极参与《牵手》爱心帮扶平台,多次走进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捐款捐物。他还发动学校师生开展“衣旧有爱”捐衣暖冬行动、向酷暑中的执勤交警和环卫工人送水活动、连续五年向留守儿童赠送“爱心围巾”活动、慰问看望抗战老兵活动、向环卫工人赠送爱心手套活动、向留守儿童举办“爱心微心愿”活动,走进敬老院慰问老人等活动。疫情期间,为川汇区陈州办事处捐赠500件价值2.5万元的生活物资慰问一线执勤人员。并积极驰援武汉,为武汉孝感市捐赠100吨价值50万元的新鲜蔬菜。十年来,单庆峰同志主导开办大小公益活动百余次,累计捐赠物资500多万元。做好事也许不难,但难就难在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去做,他不仅自己做,更带动了身边的老师和学生一起走上了公益之路。单庆峰表示要在每一位学生心中种下一颗爱的种子,矢志不渝的把这份爱心不断的传递下去。
郭雪英,周口市谷万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郭雪英长年致力于公益事业,仅2017—2021累计投入公益资金近百万元。在她的带领下,公司员工多次走进敬老院为老人送去米面油、棉衣棉被等物品价值数万元。郭雪英还走进商水县汤庄乡“天虹之家”孤儿院帮助16名儿童,不仅经济上关心,还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在郭雪英的带领下,公司员工连续3年参加“爱心送考”活动,受到考生家长的称赞。2018年 “中秋公益行”,向川汇区残障人员救助站探望工作人员及残障人士约四十余人,并带去相关慰问品总价值约3万元。2019年4月《自行车周口公开赛》,公司为保障参赛人员的吃饭,免费提供午餐3000多份及3000多份福利,价值近十万元。2019年6月 《河南省全民龙舟大赛周口赛区》,郭雪英积极响应体育精神,提供后勤保障人员30人,提供比赛基金2万元。2019年8月奔赴西华县帮助农民销售滞留西瓜180000斤,为瓜农带来收入90000元。2019年11月为助力周口《五城联创》,总经理郭雪英联系到4个片区500名环卫工人提供了35000份的爱心早餐,价值35万元。2020年2月,在疫情刚开始,总经理郭雪英亲自带领团队,为周口市4家医院,第五人民医院、周口市儿童医院、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等所有在岗值守的抵抗疫情人员送去餐食及米,油,饮用水,方便面,火腿肠,水果等慰问品总价值100000元。并向各个防疫值勤点的工作人员送去工作餐,助力抗疫。2020年7月至8月,谷万家8家门店“助力高考”,宴请全市区高考学子免费喝粥一个月,送去精神食粮。 2020年12月冬至,谷万家8家店同时邀请300位环卫工人到店就餐,吃饺子品冬至饺子宴,并发放1500张免费粥券…….几年来,郭雪英的公益善举不胜枚举,被周口广播电视台《牵手》栏目、周口日报、周口在线网等多家媒体跟踪报道。
邢志华,漯周界高速物业主管,周口市中心血站固定献血志愿者,自2001年以来共计献血30000余毫升,2017年2018年连续两届被国家授予“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邢志华先后申请眼角膜捐献,人体器官捐献等志愿。现为中国扶贫基金会成员,坚持定期从并不丰厚的薪水中抽出一部分资金资助山区贫困学生。自发组织带动家人,同事,朋友积极做公益活动,并多次联合企业,学校到贫困户,福利院进行慰问。联合协会会员与郸城钱店小学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经常免费接学生到市区进行参观研学。被电视台采访报道。
每年高考,积极参加爱心送考,为考生免费服务;2009年,自愿申请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2016年自愿申请加入“爱心车志愿者协会”。2020年疫情期间,为市卫生防疫接送专家,提供无偿用车服务。多次与志愿者团队慰问社区卡点,交警执勤、医护工作人员等志愿活动。邢志华还是一名游泳爱好者,曾经多次不计回报、不顾安危的营救落水之人。
王晶,驻郸城县南丰镇马寨行政村第一书记。她苦于用心,善于用情,舍小家顾大家,立足村情实际,当好攻坚拔寨的排头兵,在第一书记的岗位上,用一次次“不敢想象”的成绩回答了人们的疑问。
她善于抓“牛鼻子”。 坚持“党建”引领,扬好“旗帜”作用,让基层党组织更有“战斗力”。通过开展“流动党员反哺家乡倡议”活动,在浙江经营企业的本村党员郭心军回村创办企业。“有问题到村委,有困难找书记”成为群众的共识。通过抓好党建,马寨村连续获得郸城县先进基层党支部。
她敢于啃“硬骨头”。村民李永军的妻子撇下三个孩子离家多年,他经受不住精神打击,酗酒成性,被村民称为“懒汉”。王晶不听村民劝阻,坚持走访,多次被醉酒的李永军轰了出来。她没有放弃,用母亲般的爱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天空。孩子们一声“妈妈”的呼唤,让她泪流满面。她还组织周口和郸城的爱心妈妈为留守儿童编织毛衣、捐赠学习用品,定期入村为孩子们讲课做心理辅导。并通过孩子感动了一个个家庭,激发了这些家庭摆脱贫困、改变落后面貌的内生动力。
她巧于组织“新力量”。发挥“半边天”作用,组建“花木兰”志愿者小分队,马寨“娘子军”成为脱贫中坚力量。
她乐于做群众的“知心人”,心里装着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真情帮扶把党恩种进群众心窝。王晶徒步走访,双脚经常肿得穿不上鞋,她把党的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上,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驻村以来,王晶先后获得2017年市直工委优秀党务工作者;2018年郸城县劳动模范;2019年郸城县“十行百佳”驻村帮扶先进典型;2020年周口市疫情防控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周口市脱贫攻坚工作及时奖励个人嘉奖;2021年河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曹志华,中共党员,出生于1975年5月,西华县黄桥乡前石羊村人。他积极参与扶贫济困,尊老爱幼,奉献爱心等一系列公益活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精神,同时影响了社会各界人士。几年来,他已先后向社会捐赠物品和慰问金已达100多万元。自2016年10月份开始,已经先后成功举行了30多次慰问活动。2018年在太康县杨苗乡天顺驾校工作时,个人出资为当地各村贫困户年关时送去米、面、油,价值三万多元。2019年,在奉母镇凌云驾校又个人出资看望奉母镇敬老院,黄桥敬老院老人,年关送去整条猪肉、米、面、油,价值12万多元,为黄桥乡敬老院老人送去米、面、油,和棉衣棉被价值7万多元。2020年疫情期间,为疫情捐款五万元。2020年,他跟随周口广播电视台《牵手》公益栏目一起,为黄桥乡的环卫工、村里安全巡查员和留守老人送去1600余件棉袄,1600余件米面油,总价值20余万元。每逢“三夏”秸秆禁烧期间,都组织到黄桥、奉母、址坊、西夏、逍遥、艾岗等乡镇村防火点送去矿泉水、宣传条幅。同时,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他时刻谨记自己的职责,为社会奉献,还被县里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黄玉中,沈丘县白集镇白集村党支部书记。长期热衷公益事业,自掏腰包30多万元,为村里安装太阳能路灯181盏,墙壁刷白、彩绘文化墙2000多平方米;安装固定式宣传板块120块,十字街牌坊3座;整治坑塘沟渠13处,改建小公园、健身场13个。自建木材加工厂,吸纳13名贫困群众就业上岗,人均月收入2300元。
自筹资金23万元,为村室配齐办公桌椅、档案柜、电脑、打印机、空调等设施;建起公共厕所3座,成为沈丘县最早拥有公厕的行政村之一,农户户厕改造达100%。全村新修“文化路”“聚财路”等6条主道路,长5000米,新栽绿化树木1200余棵,铺设了路沿石;兴建了综合性文化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坚持“四议两公开”工作法,30年群众零上访、零投诉、零纠纷。疫情带头捐款2000元,组织群众捐款2万多元。
30年如一日,自掏腰包,坚持对村里五保老人、军烈属等在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进行节日慰问。对五保老人王志田、张玉美常年照顾慰问,并认其为干爹干娘。黄玉中多次被授予市县“优秀共产党员”“模范退役军人”荣誉称号。2020年入围周口感动人物20强,河南省学雷锋标兵。2020年2月,白集村荣获市“文明村镇”荣誉称号。
庞秀萍,现任沈丘念慈医院(沈丘念慈护理院)院长。医院已发展成为沈丘县心脑血管、糖尿病及妇科、骨科疾病诊治的知名医院。 庞秀萍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十三年来,先后资助34名贫困大学生读书,为特困户、五保户减免各种医疗费用一百多万元,为社会各方捐款已达500多万元。免费为群众量血压、测血糖10000多人次,免费为贫困户送药2万多元。足迹遍布21个乡镇,68个行政村义诊124场 惠及6万余群众。2013年,庞秀萍转变思想理念,决定走“医养一体”新型医疗模式的路子:即为老年患者进行常规的医疗护理服务和情感浓厚的人文关怀。2015年5月,沈丘念慈医院(沈丘念慈护理院)养老产业综合服务园PPP项目申报成功,安排就业岗位600个,为沈丘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绵薄之力。今年,庞秀萍响应国家扶贫号召,扶贫捐款12万元。
张正江,鹿邑县卫真办事处北关行政村人,于1987年在涡河边干生意,26岁第一次从涡河中救人,30年来,共计救了50人,在涡河中打捞尸体10余次,张正江总是把救命绳、救生衣、救生圈和长棍放在河边的栏杆上醒目的地方,可以在救人和遇到其他突发事件时派上用场。
2017年张正江加入公益组织,成为一名志愿者,他经常用自己的船打捞涡河里的杂物,从不收费。他还动员一家人都参加涡河清洁活动,维护涡河航道畅通,配合政府休渔期管理,发现违规扑鱼及时举报和制止,被誉为“涡河卫士”。2018年张正江组建神鹰救援队鹿邑联盟大队,在他的带领下队里先后参与山东水灾、搜救打捞落水人员、搜救走失儿童和老人、大风暴雨救灾、县级消防演练等活动。累计参加重大救援40余次,救出人员近百名,对鹿邑周边学校、社区、村庄等进行防溺水逃生演练培训20多场,受益师生超过近万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张正江带领20多名队员下乡镇、进社区、入学校、进机关进行消杀,40多天来,他们用完近两吨消毒液、100多吨水,每一天消杀都演绎着坚强的战斗故事。
陈宝洪,河南旺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扶沟县汴岗一中是陈宝洪的母校,校园内外两千多米的人行道由于年久失修、路面低洼,每逢雨雪天气就成了典型的“水泥路”。2015年9月,陈宝洪返乡听母校老师提及此事后,他随后捐赠总价值达16万多元的500多立方混凝土和大型机械进行路面硬化,仅用了十天的时间,就为师生和家长们解决了出行难题。2017年8月,陈宝洪自发捐助混凝土600多立方,并提供人力、机械设备,投资22万元,把老家陈庄村的3000多米街道全部整修一新,建起了四通八达的出行通道,让乡亲们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历史。2019年6月,在听说扶亭办事处大王庄村修路时,因资金短缺耽误施工进度的消息后,他主动捐助了价值5万多元的混凝土,以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自2018年以来,他积极帮扶包屯镇蒿庄、洼刘、韦庄、袁岗等行政村的6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先后捐助资金7.2万元,并安排11名困难群众到公司务工;2020年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他主动捐助两万元现金用于全县的疫情防控工作,并给扶沟二高捐赠了价值1.5万元的防疫物资,为抗击疫情 贡献力量;今年4月,他向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助10万元,以责任和使命向社会传递温暖与关爱。
2020年度公益组织(2个)
周口川汇蓝天救援队
川汇蓝天救援队从成立之初,救援队的志愿者们就放弃节假日休息,外出自费学习急救技能,他们把学习到的院前急救知识和科学应急避险知识走进学校、单位、广场,运用互动加讲解方式为在校师生、单位职工、市民免费普及20余场次,受益人数达到10000余人。
参与了周口慈善马拉松等大型赛事保障10余场次,在多场马拉松赛事中紧急处理运动员达到100人次。2020年8月,一场特大暴雨让中心城区发生严重内涝,川汇蓝天救援队全员出动,接送市民、学生到安全地带;为市民打捞车牌;协助交警疏导交通等等。通过全体队员及志愿者的共同努力,川汇蓝天救援队2020年圆满完成各类应急救援、保障、急救知识宣讲等艰巨任务,主要有:
1、大型活动4次,出队108人次。
2、进行溺水打捞23次,出队210人次,打捞溺水者25人。
3、寻找走失人员10次。 出队35人次。
4、队内培训5次,出队85人次。
5、校园防溺水宣讲15次,出队80人次。
沈丘微光爱心公益
沈丘微光爱心公益,2018年由“沈丘优秀志愿者”——高春霞发起成立。该组织成立2年多,走遍沈丘10余个乡镇, 60多个村庄,开展公益活动近百场,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和各乡镇领导的认可。
沈丘微光爱心公益以“点亮微光、照亮希望”为团队服务宗旨,秉承以“温度传递温度、生命影响生命”的志愿服务理念,策划组织“关爱困境儿童”“关注空巢老人”“关注抗战老兵”“走访慰问特困家庭”“助力高考和中招”“环保公益•美丽小城”“衣帮衣•让冬日不再寒冷”“ 走进希望之家”、 “走进敬老院”等多项公益活动。
沈丘微光爱心公益目前已有志愿者265人,她们奉献爱心、传播善行,传递正能量,并身体力行号召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投入到爱心公益的行动中去,是活跃在沈丘的公益中坚力量。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沈琳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