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在周口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市长吉建军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
一组组令人振奋的数据、一个个踏实的脚印,回顾了2022年和四届政府工作发展与跨越的轨迹;一个个宏伟的发展目标、多项把握坚持的原则,勾勒出2023年工作总体要求的蓝图;一项项扎实工作的开展、八大方面抓稳建设,谱写出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的新篇章。
回眸2022年:蹄疾步稳、开拓前行
过去一年,广大干部群众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乘风破浪,有效应对了各种风险挑战,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
2022年,要问如何蹄疾步稳、开拓前行,七个着力点是关键!
着力点一:战疫情、抓发展、保增长,坚决稳住经济大盘。
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出台配套措施149条,减免退缓各项税费56.6亿元,新增市场主体15万户。256个项目竣工投产、450家达产企业满负荷生产、533个项目扩大投资、933家企业入库纳统。争取新增专项债券资金165.7亿元,中长期贷款24.2亿元,“三个一批”项目建设综合评价稳居全省前列。
着力点二:抓创新、重培育、建平台,产业发展优化升级。
周口国家农高区获国务院批复并挂牌成立。荣获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81.8%。聚乳酸可降解材料省级产业研究院挂牌运行,金丹科技获批生物降解材料中试基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41家,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4家,创建省级智能工厂(车间)15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6.8%,拉动工业增长1.6个百分点。
着力点三:打基础、补短板、强功能,城市品质持续提升。
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市“一馆两中心”正式开放。沙颍河风景区(城区段)二期建成开园。建成交付安置房5.2万套,改造老旧小区212个。建成海绵城市4.6平方公里。荷花商城基本完工,文昌万达开业运营。3个内河航运项目开工建设,保税物流中心(B型)具备封关运行条件,新增4条国际集装箱航线,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3000万吨。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
着力点四:着力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乡村振兴扎实推进。
116.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主体完工。粮食总产186.48亿斤,夏粮单产创历史新高。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园9个。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7个。引江济淮工程全线试通水。新改建“四好农村路”616公里,改造农村户厕10万户。实施产业项目325个,安置公益岗位5.7万余人,消除返贫致贫风险1.2万余户。
着力点五:抓改革、优环境、促开放,发展活力有效释放。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3个项目获批国家级试点。12个省级开发区工作全面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全面完成,构建“2+N”市属国有企业发展新格局。工程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缩至47天,重点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1.3万套新售商品房实现“交房即办证”。周口信用排名进入全国百强。成功举办第二届周商大会。招商引资投资额增长29.5%,进出口总额增长8%。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基本形成,建成县园9个、乡站148个、村点2217个。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500亿元。
着力点六:办实事、惠民生、强保障,民生福祉全面改善。
财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3%。省重点民生实事和中心城区十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新增城镇就业7.2万人、返乡创业2万人。新增技能人才32.2万人、高技能人才9.5万人。鹿邑评为“成效明显的区域‘双创’示范基地”。周口理工职业学院成功申报设置高等职业院校。中心城区集中启用中小学、幼儿园29所,一次性增加学位4.4万个。医疗卫生条件显著增强。新建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40所、社区养老服务设施492所。空气质量稳居全省前列。
着力点七:防风险、守底线、保平安,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600个纳入省灾后重建规划项目全部竣工,“1+10”防汛应急体系建立完善。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基层消防周口经验在全国推广。开展“保交楼”专项行动。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等安保维稳任务。
回首过去五年:迎难而上、砥砺前行
过去五年,是全市上下抢抓机遇、担当作为、勇毅前行的五年,也是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城乡面貌变化较大、人民群众获益较多的五年。淮阳“撤县设区”,结束了“一市一区”的历史;郑阜高铁建成运行,结束了不通高铁的历史;周口钢铁建成投产,结束了没有大型重工业的历史;河南科技职业大学挂牌招生,结束了没有市属本科院校的历史,我市与全国全省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了现代化周口建设新征程。
过去五年,要问如何迎难而上、砥砺前行,五大亮点是答案!
亮点一: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生产总值跨过3500亿元台阶,经济总量稳居全省第5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加到177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22019元。3个县经济总量突破400亿元,4个县(市)进入全省前30强。
亮点二:三大攻坚战圆满收官
7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111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94.6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空气质量连续5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金融风险、政府债务、企业风险、非法集资等问题得到妥善处置,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亮点三:发展动能蓄积壮大
市场主体突破80万户,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692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7家。成功举办四届中国临港经济发展论坛和两届周商大会。数字经济规模突破600亿元。粮食产量连续5年保持在180亿斤以上,稳居全省第一位。
亮点四:临港新城精彩“蝶变”
构建以周口中心港为龙头的“1+9”港口体系,开通国内国际集装箱航线11条,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全省的75%以上。周口港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的36个内河港口之一,临港经济上升为省级战略。中心城区拆除违章建筑460多万平方米,完成征迁4.9万户,交付安置房10.5万套,11个大型公园和200个街头游园建成开放,7条水系互联互通、绿化美化,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亮点五:社会事业跨越发展
城镇新增就业40.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7.2万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部通过国家验收,高中教育品牌享誉全国。4所高等职业院校成功筹设。县级人民医院全部达到“二甲”以上水平,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全面达标。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平粮台城址和时庄遗址分别入选2019年度、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成功承办河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河南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
展望:2023年工作总体要求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落实市委五届三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锚定“两个确保”,加快实施“十大战略”三年行动计划,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更高、效益更好、速度更快,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周口力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周口绚丽篇章。
奋进:把握和坚持五项原则
完成2023工作发展目标,必须牢牢把握和坚持以下五项原则。
一是坚持稳中求进;
二是坚持高质量发展;
三是坚持民生为本;
四是坚持改革创新;
五是坚持统筹理念。
实干: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惟有实干笃行,方能奋楫争先。围绕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重点一:坚持扩内需稳增长,加快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向好。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谋划推动周口民用机场、平漯周高铁、中煤周口2×100万千瓦燃煤机组、周口钢铁电磁新材料、益海嘉里现代食品产业园、智能终端产业园、绿色循环纸业等项目建设,加快4条高速公路项目进度,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推动重大能源工程建设。
加快释放消费潜力。举办大宗商品展销活动,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消费新模式,鼓励引导商户数字化改造,积极培育消费新场景,培育发展服务消费,加强商旅文体消费跨界融合,优化布局现代物流体系。
精准帮扶市场主体。落实好新一轮惠企纾困政策。梯度培育优质企业,大力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积极推行土地预出让制度和征迁安置货币化,优化二套房认定标准。鼓励集中团购住房,持续开展住房和契税补贴,发挥差别化信贷、住房公积金支持作用,建立完善长租房机制。
重点二: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加快建设区域创新高地。
突出平台赋能。支持周口高新区与西华开发区一体创建国家高新区,推动项城、鹿邑、沈丘开发区创建省级高新区。新增省级创新平台30家以上。
强化创新驱动。力争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力争新增专利授权3000件以上。
构筑聚才磁场。实施“归雁工程”,新增返乡创业1.2万人以上,创建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市。筹建1680套“人才房”。持续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新增技能人才18.5万人。
打造育才高地。全力加快河南科技职业大学新院区开工建设,推动周口职业技术学院迁建升本,筹建新职业院校,支持企业学院创建。支持周口师范学院创建“一流学科”。支持大中专院校参与“双创”平台建设。
重点三:坚持产业为基转型为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筑牢制造业压舱石。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80家以上。实施248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加快传统产业高位嫁接形成“新制造”,推动1355家企业上云,新增15家智能车间(工厂)。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打造服务业特色牌。大力引进现代物流50强企业,力争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到10家以上。完成太昊陵5A级景区创建。推进淮阳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支持各县(市、区)推出更多精品旅游路线。
走好数字化转型路。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知名电商企业、网红企业注册落地。
重点四: 坚持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加快争创省域副中心城市。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谋划实施“三环九放射”市域快速通道和县域路网体系建设,促进商水加快融入中心城区,与西华、项城组团发展。加快推进沙颍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有序推进重要河流航道发展,形成流域大走廊、产业隆起带,辐射带动“五卫星城”集聚发展。
大力发展临港经济。加快推进沙颍河周口至省界航道“四升三”工程,完成中心港区扩容工程,开工建设两个港口,错位发展9个作业区。持续开通国内国际集装箱航线,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4000万吨以上、集装箱10万标箱以上。
加快中心城区“起高峰”。强化中心城区带动,加快中心城区“六大片区”建设,积极吸引龙头企业落户。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95个,实施老旧街区改造工程,建成交付棚改安置房2.97万套。实施各项改造工程,提升道路通达性。加快城市生态修复工程。全面开展城市防汛除涝系统化治理。加快城市信息模型系统建设。深入开展六类不文明行为专项整治。全力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持续深化县域“三项改革”,促进发展要素高效配置。发挥开发区经济建设作用,集中力量打造1—2个主导产业,壮大1个特色产业,培育1个新兴产业。推动小城镇高质量发展,重点培育3个县域副中心、10个中心镇,促进县域城乡一体化发展。
重点五: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国家农高区建设。聚焦“四区一基地”,紧扣“农、高、科”,深化与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开展种质研发和应用推广,推进公共创新试验空间和小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引进一批小麦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支持甘薯产业发展,培育壮大聚乳酸产业集群,加快智能农机示范园、粮食精深加工产业园建设。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加快建设13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确保种粮面积稳定在2000万亩以上,让“中国碗”盛上更多“周口粮”。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坚持“六化”方向,加快推进9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24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统筹推进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努力形成“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聚焦面、肉、油、乳、果蔬行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办好“中原蔬菜博览会”。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实施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育计划,强化经营主体和农户利益联结,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全面推进乡村建设。科学完善县域村庄分类和布局。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实施数字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支持创建国家、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市)。分类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救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重点六:坚持治污染优生态,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序开发利用风能资源,逐步开发地热资源,快速推进城市集中供热工程,持续实施“气化乡村”工程,打造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加快静脉产业园建设。支持企业创建绿色工厂。加快新能源装备更新。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聚焦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等标志性战役,推动PM10、PM2.5、优良天数“两降一升”。消除县城黑臭水体。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持续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构建绿色生态体系。加快建设以沙河、颍河、贾鲁河为主脉的滨河廊道体系和全域农田林网,新造林3.3万亩,完成森林抚育2万亩,筑牢全域绿色生态屏障。
重点七: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释放高质量发展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年底前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全覆盖,95%以上涉企事项全程网办。开展县级营商环境示范创建,让企业和群众更多事项办理从“只跑一次”到“一次不跑”。
精准推进开放招商。力争签约项目350个以上,合同资金突破2800亿元。
重点八:坚持改善民生增进福祉,加快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促进居民就业增收。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推动中心城区“零工市场”建设,推进灵活就业。着力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各项制度,持续深化根治欠薪工作。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功能,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群体制度,关爱特殊群体,推进33个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完成8890户适老化改造。
加快健康周口建设。加快推进6个公立医院项目建设,支持部分医院争创“三甲”医院。
推进教育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改扩建幼儿园34所、中小学115所。加快推进“道德书屋”建设。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办好2023中国杂技春晚、中国杂技金菊奖活动,打造国际杂技文化产业园。承办好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继续打造周口马拉松、中华龙舟赛等品牌赛事、金牌赛事。
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基层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深化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强化食品安全监管。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化“一村(格)一警”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记者李凤霞 何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