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为进一步提升非遗传播效果,扩大河南非遗的受众人群和社会影响力,链接“河南非遗一张图”,河南非遗公众号重磅推出「每日一新」栏目,大力宣推我省非遗项目,敬请关注!
道情戏(太康道情戏)
图片
太康道情戏,河南地方戏曲剧种。旧称“坠子嗡”“灶火头戏”,流入开封后,曾一度更名为“五阳调”,主要流行于豫东、豫皖边界等地区。太康道情戏传统剧目有《王金豆借粮》《撕蛤蟆》《打万监生》《劝邻》《雷宝童投亲》等一百六十多个。其角色行当丰富,生行根据年龄、性格诸方面的不同被细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红生等;旦行又分为青衣、花旦、彩旦、老旦、婆旦、闺门旦等;丑行分为小丑、老丑、官丑、丑婆、丑旦等。以唱为主,剧本多唱词而少插白,一板下来就是上百句唱词。演唱时男女唱腔都用真嗓,咬字清晰。唱〔二八〕或〔流水〕时有重叠句,而且有“哪呼嗨”“哪嗨依”的衬词,其曲调醇厚朴实,唱词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历史上的太康道情唱腔音乐多是曲牌体,1949年以后以板腔体为主。
图片
曲牌分为综弦音乐与打击乐两大部分,其中综弦韵有〔四十八板〕〔游场〕〔杂姬〕〔大金钱〕等,唢呐吹奏乐有〔哭数落〕〔大开门〕〔紧三枪〕等,打击乐有〔长锣〕〔凤凰三点头〕等。伴奏乐器主要有弓弦乐器、弹拨乐器、吹奏乐器、打击乐器四类。其中弓弦乐器中的坠琴又称“道情胡”,是太康道情戏的领头乐器;打击乐器中的特殊乐器“渔鼓”,又称“道情筒”,属于道情戏固有的古老伴奏乐器,以打节奏为主。太康道情戏的音乐属于古代道教中的曲歌、曲牌,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2006年,道情戏(太康道情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