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于扬 实习生 王慧星 通讯员 王锦贞 文图
一边是子女住着宽敞的高楼,一边是爹娘居住着村头或坑边的低矮危房。 为实现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今年6月下旬,周口市太康县转楼乡探索推进接父母(亲人)回家活动,活动开展短短10天,全乡已有210多名老人被子女或亲人接回家中,实现一家人合吃合住的“亲情瞻养”。
感慨:老人期盼身边有个亲人
今年80多岁的转楼乡台寨行政村村民邢义珍身体多病,自己在村头的一坑沿上居住了20多年。年轻时,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年富力强的邢义珍从来没有考虑过与子女合住的事。现在,随着年龄增大,加上身体多病,他感到越来越力不从心了。他感慨:“要是身边有个亲人该有多好啊!”
转楼乡台寨行政村张庄自然村有位78岁的张明波孤寡老人,独居在两间低矮破旧的小屋里生活了几十年。由于身体多病,如今生活很不方便。“年龄大了,我又是一个人生活,啥事都是能迁就就迁就,即使生病了,也是实在不行了才去打针。”张明波老人苦笑着说。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总数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我们开展接父母(亲人)回家,就是要坚持维护和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家庭和睦稳定、建设美丽乡村。”太康县转楼乡党委书记杨传俊表示。
探访:全乡210多名独居老人被亲人接回家
6月下旬,太康县转楼乡在褚庄村启动接父母(亲人)回家工作。但这项惠及面广泛的民生工程,实施起来并不顺畅。刚一提出设想,就因为一些独居老人与子女生活习惯不一样,一些孩子不孝顺等诸多问题导致活动搁浅。
不过,转楼乡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村党支部、驻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作用,集中力量做好宣传发动和群众说服解释工作。同时,动员党员、党员亲属、独居老人直系亲属等带头接父母(亲人)回家居住,村民的积极性被大量激发出来。
杨传俊介绍,为了让一名独居老人回到子女(亲人)身边居住,做十几次工作还算顺利的,通常情况下宣传解释工作都要做二三十次。
制约“瓶颈”有了突破口,转楼乡因势利导,针对在接父母(亲人)回家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召开全乡村民大会进行隆重表彰。
“当时我们披红戴花,县、乡领导还请来唢呐、礼炮队,一起把我们送到孩子家里,现在想想那场面真是太风光了!”转楼乡褚庄村72岁的李秀英老人高兴地说。
群众的思想疙瘩解开了,工作就好做了。从6月29日到7月9日短短10天时间,转楼乡已有210多名独居老人被自己的子女或亲人接回家中,实现同吃同住同生活。
而与此同时,转楼乡还配套实施了相关举措,对村头、地头独居老人、特困户危房及破旧房屋进行拆除复耕,村容环境得到绿化、美化。
温馨:媳妇为婆婆每天洗澡洗脚,一家人其乐融融
10天时间,转楼乡接父母(亲人)回家活动,发生了不少暖心事。
今年72岁的转楼乡褚庄村村民张清芝身体多病,和老伴两人在村中的老宅基上居住了20多年。6月29日上午,儿子马绍成在村委和驻村第一书记的动员下,带头将爸妈接回了家里。“原来家里穷,住房少,条件达不到。如今我家生活条件好了,盖起了楼房,父母在村头住,我觉得脸上无光,我愿意接父母回家居住,请大家监督。”昨日,提起父母,马绍成两眼噙着泪花说。
张清芝和老伴被儿子、儿媳接回家后,儿媳赵秀花每天给她洗澡、洗脚,嘘寒问暖,端吃端喝,一家人欢声笑语。“以前,啥活都得自己干,现在儿子儿媳端吃端喝,这日子过得太舒坦了,我还想再活他几十年哩。”提起眼前的生活,张清芝竖着大拇指。
“这个活动过程虽然一波三折,但最终还是开出了和谐之花。”转楼乡党委书记杨传俊说,目前全乡呈现出‘学着接、比着接、抢着接、争着接、哭着接、全家齐上阵接’的感人场面。下一步,该乡计划利用一个月时间,把活动引向深入,实现全乡所有独居老人回到子女或亲人身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