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刘寨村,全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人居环境脏乱差,村民根本没有幸福感可言。近年来,刘寨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乡村振兴20字方针”为指导,围绕“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农民增收”的目标,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地推进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党建强、机制新、产业实、环境美、群众富、民风优”的明显成效。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如今的刘寨村宛如江南小镇。白墙红瓦,村居整洁如一;绿植葳蕤,展露勃勃生机;村南水塘如镜,飞亭翼然,但见鸭鹅戏水,碧波澄澈;屋顶水面,光伏发电源源不断。村郭周围,四季花开万紫千红,养殖加工各领风骚。“不入田园,怎知春色如许!”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刘寨村已经建成让人去而忘返的一片乐土,成为太康全县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示范村,成为全市“六村共建”的典范村。2019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1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610元。为全县各项工作树立了标杆,创造了可以借鉴的“刘寨模式”。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一、改观念 强班子 锻造示范创建“主力军”
(一)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2018年4月,刘寨村两委换届工作,深入开展以“政治功能强、服务能力强、班子建设好、党员管理好、组织生活好、制度落实好、作用发挥好”为内容的党建示范村创建,加强了村级组织建设,完善了制度建设,充实了一批作风正派、思路清晰、懂经营、善管理的年轻党员到村“两委”任职。村“两委”班子动员有技术、有经验、懂市场的党员致富能手4名,6名青年能人回村创业,从事乡村旅游发展、畜牧养殖、食品加工、高效种植等产业,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回引人力资源,提供人力支撑。(二)提振信心强技能。新班子上任后,先后组织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到江苏宿迁、临颍南街村、红花镇龙池村、兰考县张庄村、代庄村等先进乡村实地考察学习,开拓了眼界,提振了发展信心。(三)完善机制强管理。完善了逢三党务日、逢六环境日、逢九村务日、“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等议事机制,2019年组织召开党员、干部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各种集体会议270次。使党支部组织生活成为党员政治学习阵地、思想交流平台、党性锤炼熔炉;全面实施了“521”党建模式,即:五化(支部活动规范化、党员学习经常化、党员身份公开化、党员履职具体化、履职活动常态化)、两评(党员自评、互评)、一树(树立一批党建示范户)。开发公益岗位“五大员”。从无职党员中聘用信息员、宣传员、监督员、保洁员、护林员等“五大员”26人,提高了村级公共服务管理水平,增加了贫困党员收入。让他们在脱贫攻坚、民事协调、环卫管理、“新风协会”方面发挥作用。“我平时带头开展村里的工作,镇里有什么政策我就向群众宣传、解释,像“五分钱”工程、学校捐钱我也是第一个交,村里谁家有纠纷我主动去调解,一般都能解决。但是没想到村里面推选我为党员代表,我感觉只是做了一些身为党员应该做的事。”刘培和十年如一日的践行自己身为党员的准则。如今,在刘寨村的每个角落,只要是有党员的家庭,都树立了一面党旗,树党旗不仅仅是亮出身份,树的更是纪律和责任。激发了农村党员队伍的活力,增强了为民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二、观民心 强基础 提升群众内生动力
(一)用好“五分钱”,打造美丽宜居的长效机制
“自从村里面开展“五分钱”工程,俺家生活就不一样了,我没文化也不懂技术一直没工作,五分钱工程开始以后,村支书让我当“胡同长”,现在每天扫扫地、收拾收拾垃圾就能领工资,街坊邻居都夸我勤快。现在村里面也干净了,像我们这样的贫困户也有工作了,这个“五分钱”工程真是好。”刘寨村的孟雪芹激动的说。
为巩固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成果,刘寨村探索性实施“五分钱”工程,动员群众每人每天捐出5分钱、一年捐出18元,用于村内卫生保洁费用和评选卫生户奖励,村集体选聘建档立卡贫困户担任“胡同长”,每月工资100元。既改善了村容村貌,又提供就业岗位促进了贫困户稳定增收,更搭建起参与平台推进了村民自治。全村共设置胡同长20个,带动20个贫困家庭户均年增收1200元。
(二)实行农户积分管理,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参加一次义务巡逻积5分;红白事简办积10分;与父母合锅同住积10分、四世同堂积20分;邻里和睦积10分;厕所改造积10分;种植经济作物积20分;庭院整洁积10分、房前屋后种上花果蔬菜积15分;务工年收入5万元以上积15分,积分还能当钱花,到超市想买啥就买啥......说起农户积分,刘寨村许多村民都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为了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2019年,刘寨村探索实施了农户积分管理制度,将脱贫攻坚、户容户貌、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移风易俗、勤劳致富、热心公益等内容量化计分,每季度进行一次评比打分,并发放对应分值的积分卡,农户持积分卡可在爱心超市自由兑换等额商品。无职党员闫振永白天是“宣传员”,晚上坚持义务巡逻、风雨无阻,妻子把家里庭院收拾的干净整洁,还经常参加志愿服务、言语残疾的儿子也找到建筑工作,实现了自力更生。在全家人共同努力下,今年一共积了460的高分,换了不少生活用品。农户积分管理制度实施以来,不止是给闫振永这一家人带来了变化,很多村民都发现:村里乱扔垃圾的少了,村容村貌改善了,吵架拌嘴的少了,尊老爱幼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读书看报的多了;打麻将赌博的少了,干事创业的多了……农户积分管理,有效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引导了民风向善,促进了社会和谐。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三)深化群防群治,推进平安乡村建设
刘寨村以党员闫勇亮为首成立义务巡逻队,在人员聚集区、路边桥头、村间治安死角盲区等地持续开展夜间联合巡逻,力争把不安全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利用村里平安大喇叭早中晚分时段播放宣传扫黑除恶、平安建设,做到家喻户晓;全面实施“明亮工程”,确保各行政村主要干道路口路灯长亮;全村共安装监控探头116个,加强对重点路口、要害部位的全面监控,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积极性,实现了零发案、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切实提升了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三、抓产业 促增收 构建乡村旅游大格局
(一)推动产业发展,拓宽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
企业带贫 引领群众在家门口务工增收 依托构树、金蝉产业扶贫基地,歌姗服饰扶贫车间,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有效实现贫困群众年增收5000-20000元。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特色种植 打造农业结构调整新亮点 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目前已建成构树、金蝉、果树、蔬菜种植基地1000亩,油葵1000亩......通过整合农村土地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业,不仅让土地实现了高效、集约发展,也让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规模养殖 不断延伸农村产业价值链 刘寨村李炳强建立的周口越秀槐山羊养殖基地,创立了“借羊还羊”带贫新模式:合作社将能繁母羊称重借给困难农户,母羊生产的羔羊归农户,农户还母羊时就以借时的等重量还给合作社,超出重量部分合作社按市场价格补给农户现金。目前已发展养羊户100多户,分散饲养槐山羊5000多只,使养殖户人均年养羊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合作社还承包了110亩土地种植构树,节约饲养成本,养殖粪便又能就近为构树基地提供肥料,实现了高效、环保的种养结合。“国家的政策真是好,为我们老百姓谋出路,自从把羊借给我,家里面日子就好起来了。过去我只会等着政府救济,现在有了“借羊还羊”,不用承担什么风险,我只要好好养羊就能发家致富”这是参与“借羊还羊”一年就脱贫的李天林的真情流露。
(二)“聚宝盆”工程 提升村庄颜值为集体增收 刘寨村在整治出的60亩废旧坑塘上建设“渔光互补”,塘上发电、塘下养鱼,不仅链接帮扶60户贫困户,每年还能为村集体增加60万元左右的收入,利用村民屋顶安装光伏发电300户,村集体每年可收入40多万元。刘寨村围绕发电鱼塘将周围的废地建设成了村内的小广场,小公园,昔日的废旧坑塘今日的鸟语花香,现在这个发电鱼塘已经成为村民们津津乐道的“南湖公园”。
(三)“三园”乡村,改造废旧荒地促增收
过去有许多空闲宅基地和撂荒地长满荒草,不仅不好清理还很难保洁。针对这一问题,村里决定开展“三园乡村”建设,因地制宜改造这些荒废旧地。就是将荒地除草、复耕,然后种植果树、蔬菜、花草,改造成花园、果园和菜园,变废为宝。
“我们准备把这块废荒地改造成4个莲藕池,周边种上果树,然后承包出去。这样既利用了空间又改变了村容村貌,还能增加村集体收入。”今年刚一开春,在该镇刘寨行政村李寨自然村西头的一片废荒地上,4台钩机正在忙碌的进行挖土作业,镇包村干部刘魁一边指挥一边介绍。
“围上小篱笆,种上苹果树、桃树、梨树,这些废旧地一下子就高大上了,村里也干净整洁了许多。”3月10日,站在村头新栽满果树苗的一片“新生地“上,刘寨村支部书记闫继昌一脸喜悦。“已经圈好的菜地和花园春天到了种上蔬菜、撒上花草,俺村到时就能增加一处游园景区,能吃能玩,增加收入,一举多得。”“三园乡村”已成为刘寨美丽村庄生态建设的一个载体。目前,全村已规划20多处花园、果园、菜园,建成达10余处。
(四)绿色发展 深化“农、文、旅”产业相融合
2018年以来,全村新修道路约15公里,安装了路灯260盏;种植绿化树木3155棵、果树9271棵,绘制文化墙10000平方米,精心打造了“一湖一廊一馆一街一花海”,还原村庄的原始风貌,构建了房前有果,屋后有树,田园中间有村庄的田园新景观。建设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农耕文化风情园“刘寨印象”,塑造了特色鲜明的刘寨文化旅游品牌形象。现在,周末假期来刘寨摄影采风、采摘垂钓、休闲旅游、购买农副产品的游客络绎不绝。乡村旅游的兴起,为周边200多名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人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四、革陋习 树新风 打造幸福文明新农村
(一)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刘寨村民间艺术汇演、“迎新年、唱大戏、猜灯迹”、广场舞大赛、农民运动会等各类民间文体活动更是精彩纷呈,发挥文化能人、民间艺人的潜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农民自娱自乐、自编自演、自我教育,打造和弘扬农村特色文化;协助上级各部门组织开展的“2019中国农民丰收节”“乡村寻宝”“一村一台戏”“扶贫文化下乡”等活动接连不断,极大地活跃与丰富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志愿服务常态化 今年以来,组织开展了大型志愿服务活动10余次,主要集中在“三夏、三秋”秸标禁烧宣传、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慰问居村联养点,服务“中国农民丰收节”等多个大型活动。目前,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刘寨村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他们的善举和大爱不但感动了服务对象,同时也得到了群众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树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新风尚、新气象。
(三)大力推广五养模式 “谁给老人洗衣做饭?谁为老人看病买药?谁陪老人散步聊天?这些问题都可以靠五养模式解决。刘寨村刚开展五养模式的时候,很多老人都不理解,不愿意到联养点居住,舍不得自己家。后来我和几位同志一起和老人沟通,向他们详细介绍什么是五养模式,经过沟通几位老人愿意到联养点居住,在联养点内志愿者负责老人一日三餐、按时为老人检查身体、陪老人聊天,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去询问几位老人,都表示不愿意走,愿意住在联养点,认可了我们的五养模式。”刘寨村支部书记闫继昌说道。
“刚来不习惯,现在自己不花一分钱,吃住都在这,衣服有人洗,生活比家里好,非常感激政府还记着我们这些孤寡老人。”已在联养点生活半年之久的刘青兰老人说。
刘寨村探索集中供养、亲情赡养、社会托养、居村联养、邻里助养的“五养模式”,让特困老人迎来“最美夕阳红”。刘寨村将村里闲置的10亩土地进行整合,改建为居村联养点,供养不舍故土的独居特困老人;与老冢镇卫生院等社会力量合作,对失能半失能特困老人实行社会托养;对身体健康、要求在家生活的特困老人,引导亲属进行亲情赡养。确保每一位老人都能安享晚年。
(四)积极弘扬孝善文化。一是“为80岁以上老人送蛋糕”。凡是生活在刘寨辖区内80岁以上老人,只要是与子女合锅同住,安享晚年的,都能在过生日当天,收到镇党委、政府送出的一份蛋糕。80岁以上的由包村干部去送,90岁以上的由区委书记去送,100岁以上的由书记镇长亲自去送。截止目前已为村里的22位老人送去了生日蛋糕,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二是开展“红领巾接爷爷奶奶回家”。从小培养孝道理念。19户25位老人被子女接回家中合锅同住,弘扬了传统美德,倡导了文明新风;三是组织开展“欢度重阳、饮宴敬老”大型孝老爱亲专题活动。不仅有文艺表演、医疗义诊,全体镇党委班子成员还与志愿者们一道动手包饺子,与老人们共度重阳佳节。当天共有100多名老人及其陪同亲属参加。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倡导了敬老孝老的良好风尚,有效地促进了社会、民风的好转,有益的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效。
(四)开办“乡村大讲堂”。聘请农机、农技、卫生、教育、养殖等各类技术人才,对全村群众开展实用技术培训21期,培养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造就更多乡土人才,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
(五)开展“三评十美”活动。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好乡贤”评选活动,在各村文化大院、公开栏,设立文化墙,以各个姓氏的好家训、好家风为主要内容,引导村民成为美德的示范者、践行者和传播者;连续3年开展了“老冢镇十美人物”评选活动,通过群众推荐、村、镇审核、网络投票、村内公示等程序,从身边的好婆媳、致富能手、环卫工人、党员、诚信商户、志愿者等群众中评选出道德优良、事迹突出的模范进行表彰,弘扬典型精神,引领社会风尚。2019年,全村推选出各类“十美人物”36人,星级农户20户。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加鞭。下一步,刘寨村“两委”将抢抓机遇,继续发扬只争朝夕,大干快上的工作激情,树立比、学、赶、超的竞争意识,按照示范村创建要求,进一步创新工作,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真正把刘寨打造成为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庭院美”向“村庄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的转变,为全村群众创造一个“环境美、村庄美、田园美、庭院美”的“四美乡村”,2020年达到“周口市脱贫致富奔小康示范村”,做全市乡村振兴的标杆和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