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于扬 李玉坤 通讯员 郭磊
院子里一片寂静,只有头顶传出刺耳的蝉鸣。43岁的李广立坐在一张小木凳上,正为儿子读大学的费用发愁。今年,他17岁的儿子李阳,以547分的成绩,被河南师范大学录取。
对于李阳来说,命运是苦难的。他1岁多时,父母离异,自己成长在一个单亲家庭里。2015年,正在读小学时,父亲突患脑溢血偏瘫,丧失劳动能力。从此,年迈的爷爷奶奶供他读完初中,又接着读了高中。
在困境中成长,坚强的李阳对生活并没有太多的抱怨,相反,他愈加乐观阳光、积极上进,最终考入了大学。可是,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李阳读大学的费用还没有着落。他71岁的爷爷一遍又一遍掰着手指头算账:“6月份,4亩多地的麦卖了4000多块钱,勉强够学费,但是俺孙子的生活费咋办哩?”
失去母爱,他在命运多舛中成长
周口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许湾办事处尚楼村,李阳家80年代建起的平房,与周围邻居家的高楼相比,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宽敞的院子里,种了一地花生,长势正旺。推开家中房屋的几扇木门,甚至找不出一件像样的家具。
李阳的父亲李广立,原本是一名公交司机。17年前,他结婚成家,生下了李阳。但仅仅1年多后,李广立和妻子离婚,年幼的李阳成了单亲家庭的孩子。
尽管婚姻生活坎坷,但好在李广立有开车的技能,平常靠着工资收入,养活李阳不成问题。只是,小时候的李阳和同龄小伙伴相比,缺少了至关重要的母爱。
小学时,李广立在周口市区开公交车,就把李阳带在身边学习,就读于周口城区的一家私立学校。所以,刚读小学时,李阳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学习基础很好,成绩也一直不错。然而,在他小学尚未毕业时,父亲突然患病偏瘫,从此丧失了劳动能力。
那时候,李阳年迈的爷爷在周口一家单位当门卫,靠着每月1000多元的微薄收入,供他读完了小学。而到了初中,年少的李阳已经懂得了自己家庭的情况,也知道了生活的苦难,于是,他便发奋读书,努力让自己的成绩保持优秀,一直拿“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激励着自己。
困境逆袭,农村小伙终圆大学梦
初中,李阳在周口市淮阳区的一所学校就读,属于寄宿制,每个月回家一次。那时候,李阳每个月生活费400多块钱,是爷爷当保安挣来的钱。
他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学校延长了放假休息的期限,他的生活费眼看就要见底,还要预留搭车回家的路费,所以仅有10多岁的李阳,只能每顿饭吃一份馒头夹菜,开销1元钱,渴了就喝学校免费的开水。整整两天、6顿饭,李阳只花了6元钱。
越困难,越努力,他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初中三年,学习成绩从未出过全班前5名。中招考试那一年,他以606分的优异成绩,被学校高中部招为免费生。高中三年,学校免除了李阳的学费,并为他申请了贫困补助,每年1500元钱。
而与此同时,李阳家所在地的党委政府——周口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许湾办事处也伸出了援手:给予李阳家2份低保救助,给予他偏瘫的父亲办理有残疾补助。所以尽管日子困难,但靠着国家政策救济和爷爷打工支持,李阳艰难完成了高中学业。
“我觉得各有各的命运,家庭条件好的同学吃得好、穿得好,那是父母挣来的。靠父母不能算本事,靠自己才是真本事。我的家庭条件已经这样了,我再抱怨、自卑也没有用,还不如好好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庭的命运。”8月1日,坐在家里硕果累累的石榴树下,李阳对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说。
对于今后的打算,李阳表示,想尽快读完大学踏入社会挣钱,让爷爷奶奶和爸爸过上好日子。但眼下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大学4年的学费、生活费怎么办?他的爷爷一遍又一遍算着账,也只能勉强交上学费,无法保证孙子的生活费。
而李阳的父亲面对这个问题,嘴唇嚅动了很多次,也说不出一个字来。他额头的汗水伴着眼角的泪水落下,砸在院子的地面上,又瞬间被蒸发掉……
倒是李阳,依然保持着阳光乐观的态度:“车到山前总会有路吧,我到了大学找个勤工俭学的岗位,一边挣钱一边读书。”
|